苏州历史

苏州历史

1367年,朱元璋的军队攻破苏州,张士诚投降。明改苏州府,直隶南京。但摧毁了城中心的皇城。明时管理南直隶长江以南部分的应天巡抚驻紮在苏州。

清代,苏州为江苏巡抚和江苏布政使驻地。

明清两代,苏州经历了一段更加繁荣的时期。苏州向中央政府缴纳的粮、税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。苏州的地价水平也高居全国之首。虽然在明初朱元璋对作为张士诚基地的苏州采取了惩罚性措施,将其人口大量向外迁徙,造成商业萧条,但是到明代中叶,工商业又恢复繁荣,中心城市集聚大量人口,估计在50万到100多万,不仅城内空地消失,房满为患,城市街区沿几条主要通航河道,从府城向外呈放射状延伸,尤其西部商业区最远处距离城门(阊门)已经超过10华里,与枫桥镇连绵一片,阊门内外的西中市、南濠、山塘、上塘均为著名的繁华街道,“灿若云锦,语其繁华,都门不逮”。明代嘉靖年间,城西阊、胥门外附郭新商业区的街区范围已经与城内相当。到清代,原本荒凉的东郊葑门、娄门外也变为“人居稠密”,“地值寸金”。所谓“苏州以市肆胜”。明代苏州的浒墅关在全国8个主要钞关中税收额名列第2。清代苏州更名列天下四聚(四大商业中心)之一。由于消费人口集中,城外枫桥形成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,粮食供应来自长江中游的江西、湖南,一部分通过海路转销浙江、福建。苏州的外港,在明朝是太仓的浏河镇(通过娄江联系苏州),在清朝则是上海(通过苏州河联系)。

清《苏州府治图》

这一时期,苏州是全国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,被列为“士大夫必游五都会”之一。明清两代全国状元共出204名,而苏州即产生了34名。苏州籍的名相重臣蔚为大观。在明(1368年-1644年)、清(1644-1911年)两代,苏州建造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,其中有许多为回苏州的退休官员所建,体现明显的士大夫情趣,与北京的皇家园林或扬州的盐商园林有明显的不同。苏州以其精致典雅的文化风格,备受当时人的赞赏。

拙政园

1860年,李秀成率领太平天国军队进攻苏州,苏州经历一次浩劫,知府下令放火,将繁华的城西阊门商业区彻底焚毁,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,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苏州是太平天国苏福省的省会,建有李秀成金碧辉煌的忠王府。1863年12月,戈登的常胜军配合淮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苏州。但战后苏州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已经让位给上海。在惨烈的战争中,苏州损失惨重,直到今天,苏州市(范围略大一点)的人口数仍然没有恢复到1860年以前范围略小一点的苏州府的人口数。

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,苏州被辟为商埠,城南还设立了苏州日租界,但该租界始终未繁荣起来,只是后来在界内开办了瑞丰丝厂。1906年沪宁铁路通车以后,阊门外石路地区一度有所恢复,1937年抗日战争中又受到重创。清末民初,苏州商会总会统辖苏州、松江、常州、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各商务分会,与上海、江宁两地商会共管江苏商务。苏州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创办事业,苏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。苏州状元陆润庠在这期间创办了苏纶纱厂。

相关推荐

c1驾驶证扣12分怎么处理
365bet正网开户

c1驾驶证扣12分怎么处理

⏳ 07-18 👁️ 68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