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鸣针灸什么位置

耳鸣针灸什么位置

耳鸣在中医理论中,多因人体经络气血失调所致,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调节经络气血运行,应及时就医先判别病因或辨证论治后选穴治疗,常见穴位包括耳门穴、侠溪穴等。

1、耳门穴:该穴位隶属手少阳三焦经,位于耳屏上切迹前方,下颌骨髁突后缘,张口有凹陷处。刺激耳门穴可直接疏通耳部局部经络,促进耳部气血流通,减轻耳鸣症状。

2、外关穴:属手少阳三焦经穴位,在腕背横纹上2寸,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。三焦经气血运行与耳部密切相关,外关穴是三焦经的络穴,具有解表清热、通经活络的功效。当人体外感邪气,或三焦经气不畅,郁而化热,上扰耳窍引发耳鸣时,针灸外关穴可疏散外邪,清泻三焦郁热,调节三焦经气,进而缓解耳鸣。

3、侠溪穴:归属于足少阳胆经,在足背第4、5趾间,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。胆经循行经过耳部,若情志不舒,如恼怒伤肝,致肝气郁结,气郁化火,循胆经上炎于耳,引发耳鸣。针刺侠溪穴能清泻肝胆之火,调节胆经气血,使上炎之火得以下降,耳部气血恢复平和,减轻耳鸣症状。

4、阳陵泉穴:为足少阳胆经合穴,在小腿外侧,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。合穴多治疗脏腑病症,阳陵泉穴可调节胆经经气,清利肝胆湿热。当人体因饮食不节内生湿热,阻滞胆经,上蒸于耳,导致耳鸣时,刺激阳陵泉穴能清热利湿,疏通胆经,改善耳部因湿热阻滞引起的不适,缓解耳鸣。

5、三阴交穴:属于足太阴脾经,在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际。脾主运化,为气血生化之源,若脾胃虚弱气血生成不足,耳窍失养可致耳鸣。三阴交穴可健脾益血,调节肝、脾、肾三经气血。针灸三阴交穴能促进气血生成,滋养耳窍,对因气血亏虚引起的耳鸣有改善作用,尤其适用于长期劳累、脾胃功能不佳者。

耳鸣成因复杂,针灸治疗需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差异精准选穴施针。若出现耳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。日常注意耳部防护,规律作息,保持良好情绪,配合针灸。

耳鸣针灸要注意什么

针灸前要向医生详细说明耳鸣的具体情况,如耳鸣的类型、持续时间、发作频率、是否伴有听力下降等症状,以及既往病史、过敏史等,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,制定合适的针灸方案。针灸中可根据医生的建议,选取合适的体位,一般多采用卧位,以保证身体稳定和舒适,防止在针灸过程中因体位变动导致针体移位或疼痛加剧。在针灸过程中要保持安静,尽量不要随意说话或大幅度活动身体,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。若出现疼痛或其他不适,应及时告知医生,不要自行调整。针灸结束后,需在诊室内休息观察15-30分钟,观察有无头晕、心慌、耳鸣加重等不良反应,确保身体无异常后再离开。同时注意针刺部位的清洁,避免沾水,防止感染。不要用力揉搓针刺部位,以免引起局部红肿或出血。

相关推荐

Android中各种音量调节的方法
365bet正网开户

Android中各种音量调节的方法

⏳ 10-06 👁️ 5612
热skr人什么意思 笑skr人了什么梗
365bet正网开户

热skr人什么意思 笑skr人了什么梗

⏳ 07-03 👁️ 9873